地瓜葉種植

一、種植方法:
地瓜葉因生命力旺盛,不太需要噴藥施肥,種植成本較低,價格相應也較低,可說是庶民蔬菜。
土壤選擇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。
(一)種植番薯常用扦插法,將長約20公分,末端帶有數片番薯葉的番薯藤,以斜插的方式將根部淺埋到土壤裡約五公分深即可。初時澆水勿過量,以免番薯藤腐爛,待根部生長健全後,即可增加澆水量,以促進番薯藤及番薯葉生長。
(二)先把要吃的摘下,剪取枝條每段15~20公分的莖,泡在水裡等待莖的部份發出白色的根鬚,通常1-2天左右就長出根了。再將它移到土裡埋好,澆水,它便能慢慢長出葉子。

地瓜葉插植後40∼50天即可進行第一次採收,後約2個禮拜採收一次。
地瓜葉是一種須水之植物,每天澆水一次及每兩周補充肥料是必要的,但注意土壤不可積水,會加速黃葉,肥料不足也會如此,肥料建議使用有機肥料。


若要種出番薯食用,則要在番薯長出一節節的藤時,把歧出的根鬚拉離土壤,使養分能回送到源頭,而在根部長出碩大的番薯。
地瓜葉性強健,栽培容易,除了冬季寒流來襲時外(可用透明塑膠袋套住作成小型溫室),全年均可仟插繁殖,尤其以五~十一月間最佳,剪取枝條每段15~20公分,斜插入土7~10公分,保持溼 度,約經10~15日能發根,一個月後開始少量追肥.仟插50~60天候,可開始採收葉片,夏季每10~15天採收一次,冬季生長較遲緩,約20~30天 可採收一次。
地瓜葉攀爬成藤。因為它會越來越細。大約長到25公分左右把它摘心,讓它長側芽發展,側芽又會再生長出許多小芽,地瓜葉就會越來越多啦,但最重要還是肥料要足。


二、番薯的品種
番薯的品種分為:(1)吃葉和(2)吃塊根(即常見的地瓜),

(1)會長地瓜的(稱地瓜、番薯):葉子大多數不會拔來吃,因為葉子不大,口感也較老,葉子拔掉無法光合作用輸送養分到根部。

(2)食用的地瓜葉:葉子較大且嫩,口感較佳,不過它的塊根長不大,


(一)番薯種類:
紅皮紅肉的「紅心番薯」,
黃皮黃肉的「香水番薯」,
白皮白肉的「白心番薯」,
還有紅皮白肉、紅皮黃肉、黃皮紅肉、紫皮紫肉、白皮紫肉…

1922年起,日本人開始改良番薯的品種,以台農N號稱呼,目前而依其不同的編號有台農57號、台農64~73號共11種,而市面上常出現的的番薯為台農57號(黃番薯)、台農66號(紅心番薯)與芋仔蕃薯。

(二)地瓜葉的品種
以外型來看有大葉、小葉、心形、裂葉(五爪、三爪),
以顏色區分則有綠色、紫 (紅)色與彩色,(另有一說白色)。

三、營養價值
地瓜葉名列「聯合國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」十大抗氧化蔬菜之一,加上北醫大學近期研究發現,紅地瓜葉的多酚含量是蔬菜裡的冠軍,每天吃兩百公克紅地瓜葉的人,兩個星期後,體內的抗氧化力提升一成,可以延緩老化,還可以提高免疫力。簡直比吃補、打營養針的效果更棒!

列入到健康食物中。每天早上喝一杯地瓜葉汁,可以讓你整天精神抖擻,提高新陳代謝,同時也是很好的排毒、減肥食物。汁,可以讓你整天精神抖擻,提高新陳代謝,同時也是很好的排毒、減肥食物。

地瓜葉全身是寶
抗癌第一名的地瓜,其葉子也是全身是寶,地瓜葉營養價值並不遜於地瓜。地瓜葉富含胡蘿蔔素、維生素A、維生素C、菸鹼酸、鉀、鈣、鎂等營養成分。維生素A含量名列蔬菜第七,纖維含量排名第五,食用後有飽足感,加上熱量低,是很好的減重食物。
地瓜葉含有多量的酚,具有抗氧化及抗癌性,可以去除血液中三酸甘油脂,此外又可降低膽固醇,具有防治高血壓、退肝火、利尿等功效。鎂可以促進心臟、心血管健康,促進鈣的吸收和代謝,防止鈣沉澱在組織、血管內。許多文獻也證明地瓜葉還有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

紅地瓜葉排毒又護肝
地瓜葉有紅、黃、綠3品種,紅地瓜葉的營養價值很高,不但維生素A、B1與C含量高,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、單寧與鈣、磷、鐵等,這些營養可以補充體內肝臟所需的維生素。還有退肝火、護肝、排毒、利尿、治療尋麻疹和便秘等功效。
其多酚含量最高,是一般地瓜葉的1.3倍。

其多酚含量最高,是一般地瓜葉的1.3倍。
地瓜葉牛奶汁
地瓜葉含胰島蛋白酵素抑制,最好不要生吃,否則容易造成腸胃不適。去除草酸,有助鐵質與鈣質的吸收。
做法:將地瓜葉過水汆燙,去掉葉鹼及草腥味後,加入鮮奶打成汁。
地瓜葉含鉀較高,有助血壓控制,預防高血壓,惟腎病患者,要避免飲湯汁。@*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